时间: 2024-07-12 03:21:19 | 作者: W系列
构建一体化人才教育培训体系,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改革的重要目标。跨越中职和高职两个办学层次,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贯通培养的一种模式创新和学制创新,在一体化人才教育培训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此,本报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回顾五年制高职的诞生背景和时代价值,解析五年制高职课程教学体系的搭建和教学活动的组织,正视其面对的挑战,以期为一体化人才教育培训体系的构建提供思路。
很长一段时间,由于职业教育体系内部衔接不畅,职业教育轨道的学生很难由中职升学到高职,从而造成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内部的“断头路”局面。为了破解这一局面,不少地区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方面展开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以分段为特征的中高职衔接项目和以一体为特征的五年制高职即为其中的典型代表。相比中高职衔接项目,五年制高职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接续性、贯通性等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该种类型学制不仅得到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认可,而且在江苏、上海等省市日益得到普遍实践,具有较强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1985年,《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逐步建立起一个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符合常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2005年,《国务院关于全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符合常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系统构建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体系,满足各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需求,在确有需要的职业领域,可以实行中职、专科、本科贯通培养。2021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相比普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体系的独立性体现在其内部完整性、畅通性等方面。作为一种类型教育的职业教育,长期以来未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这与职业教育体系内部的不完整、不畅通有重要关联,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很难继续接受到高等职业教育,大部分学生在中职毕业后只能走向劳动力市场。
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年制高职从诞生之日起就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于夯实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具有特别的存在意义。一方面,五年制高职融中高职于一体,能轻松实现技术技能人才的接续培养;另一方面,五年制的及其重要的作用在于稳住了中职的“基本盘”,有了中职,才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地基”,也才能更加地稳固中职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
构建一体化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改革的重要目标。2021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文件指出,一体化设计职业教育人才教育培训体系,推动各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教学体系、培养方案衔接,支持在培养周期长、技能要求高的专业领域实施长学制培养。
作为一种独特的办学形式,五年制高职在一体化人才教育培训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与传统的中高职衔接项目相比,五年制高职在一体化人才教育培训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传统的中高职衔接项目,往往由中职和高职各管一段,未能形成一贯制育人目标,导致人才培养的脱节。而且,传统的中高职衔接项目无法精准把握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无法整体设计课程教学体系、统筹安排教学计划,影响到学生知识与技能学习的连贯性。此外,在中高职衔接过程中,高职往往占有更多的话语权与主导权,导致部分课程没办法得到科学安排(如将大量本应在高职阶段学习的基础课程安排在中职阶段),甚至会出现相互扯皮的现象,而无法在技术技能人才教育培训方面形成合力。
五年制高职不是以“3+2”学制的方式来进行中高职衔接,而是采用同一个人才教育培训方案、同一个教学地点、同一个办学主体。相比之下,五年制高职能够最终靠一体化设计、一体化实施与一体化评价,真正的完成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五年时间内的贯通培养。一体化设计强调课程结构的整体规划与安排,并推动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的有机衔接。一体化实施强调按知识和技能发展的逻辑,实现课程内容类型、难度和进度的自然过渡与贯通实施。一体化评价强调建立融目标评价、课程评价、课堂评价、能力评价为一体的多元立体评价系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
回顾历史,国内外在五年制高职办学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虽然这种历史经验并不一定是我们今天要继续全力发展五年制高职的理由,但至少说明,五年制高职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发展五年制高职并非冲动的产物。更重要的是,发展五年制高职在当下仍有较为突出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一是可以为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树立标杆。随着产业的一直在升级与交叉融合,劳动力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上涨。复合型人才在劳动力市场上主要呈现“知识面广、适应能力强、可迁移”等特征。健康服务、护理、学前教育、艺术等专业的专业特质和内在要求,需要长时间反复进行技能训练,要求学生具有更为复杂的职业能力,也更符合初中起点的学生进行长学制学习,而这正是五年制高职办学的长处所在。
二是可以为更多学生提供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背景下,人民群众对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日益旺盛,这种需求不仅在于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而且在于类型的多样供给。五年制高职融中高职于一体,直接面向初中应届毕业生招生,进行五年学制的人才教育培训,贴近老百姓需求办学。五年制高职可以为更多学生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帮助学生更早地明确对自己最合适的职业,学其所爱,展其所长,也可以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缓解了社会都会存在的高等教育学历焦虑。
三是可以为县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持续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五年制高职定位于老百姓“家门口的大学”,结合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办学,已成为全日制高等教育通向县区和农村的主渠道、主力军,在地方政府和本地企业心目中已具有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与传统大学毕业生不同的是,五年制高职毕业生多面向本地就业,服务于本地中小企业发展,几乎是唯一“留在本地,建设家乡”的高等教育人群。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断稳固发展,其中五年制高职的发展成就占据了一个特殊位置。由于跨越了中职和高职两个办学层次,五年制高职在实践中并无成熟的育人模式可供借鉴,因而更容易遭遇各种办学困难。江苏省适应区域产业体系转型升级和人民群众对多元化教育需求的实际,始终坚定不移地发展五年制高职,从早期的照搬中职和高职育人模式,到深入研究和总结五年制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特殊规律和经验,通过对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过程的重构,成功走出了一条五年贯通一体化育人的实践道路。
一是五年贯通。五年制高职是按照五年一贯制统筹安排,整体设计人才教育培训目标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及教学各环节。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成长特点、教育教学规律按五年一贯制来设置课程,涵盖了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两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实现了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相互贯通和有机衔接。由于五年一贯制在统筹安排教学计划时,避免了中职与高职衔接过程中因专业方向偏差和教学内容重复等造成的学时损耗,从而整体优化了专业人才教育培训方案,增加了有效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益。
二是循序渐进。五年制高职学生入学年龄小、适应性好、可塑性强,有利于职业意识的形成、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使其形成牢固的专业思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专业稳定性以及归属感。五年一贯的修业年限,使得学生得以五年连续学习和长周期培养,有效延长了职业技能训练时间,有利于统筹安排实践训练环节,增加技能训练时间,有利于学生熟练掌握很复杂的技术和技能。五年制高职课程教学体系注重模块化提升,后一模块在前一模块基础上深化推进,切合素质养成、知识获得、技能习得、创造力提升的累积效应与年龄效应。
三是通专融合。五年制高职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课程教学体系紧紧围绕这一目标来构建,公共基础课程、人文素质类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社会实践课程等都有准确的功能定位。尤其是专业课程,通过校企合作,对传统“知识本位”学科体系进行改革,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体系,并将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标准融入课程内容,将技能等级证书要求纳入专业人才教育培训方案,着力培养通专融合的高素质人才。
一是体现统分结合。江苏五年制高职构建了“基础+平台+专项+拓展”的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并有效实施,五年培养期间,按照学生身心发展和能力进阶要求,统筹安排教学活动,实施不间断教学管理,形成工学交替、学用互嵌、螺旋递进的人才教育培训路径:一、二年级突出知识入门、单项技能、职业认同等基础性要求;三、四年级突出知识关联、多项技能、职业定向等综合性要求;五年级突出知识应用、综合技能、职业发展等创新性要求。
二是突出实践教学。江苏五年制高职坚持将实践教学体系各环节固化到人才教育培训方案中,并不断推动实践教学内容改革。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专业操作能力、综合应用与科研能力构成的能力结构发展要求,开设以实验教学、教学实习、课程设计、跟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社会实践等环节构成的横向体系,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形成前后衔接、循序渐进、由单一到综合,贯穿全学程的纵向体系,并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有机融合,互相渗透,使学生不仅仅可以熟练掌握很复杂的技术高技能,且能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三是紧扣学生能力成长。江苏五年制高职从教育生态学、学生长远发展的全局视角出发,坚持整体性、相关性、动态性原则,集中有效资源,多角度培育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结合用人单位和职业人的视角,强调通识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现阶段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关注课程与学生终身发展的匹配,实现职业教育课程观与素质教育课程观的有机融合。持续完善课程内容以培育学生关键能力,不断丰富课程实施形式以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用有效评价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
一是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江苏五年制高职按照专业领域,整合校内外优质人才资源,组建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团队,建立校企、校际协同工作机制,全员开展专业教学法、课程开发技术、信息技术应用、先进专业方面技术培训。团队成员协同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和教学研究,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
二是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江苏五年制高职发挥联合优势,聚集全省五年制高职优质办学资源,组建专业(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统筹规划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在吸纳、整合、提升的基础上,建立统一资源平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分专业(课程)有效利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各种资源与工具,建立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学习共同体,开展协作学习、探究学习。
三是教学评价实施与反馈。江苏五年制高职学生发展评价主要是采用多元主体评价和多样场景评价两种方式。多元主体评价分为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企业评价等;多样场景评价包括校内课堂评价和实习实训评价。评价结果及时反馈至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中,根据反馈信息及时作出调整教学计划和教育学生的方式,真正发挥评价的激励和促进作用。
总之,在五年贯通一体化育人实施方面,江苏形成了既定的原则、路径、程序和内容,并在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教学体系和制度体系实施上不断深化与完善。随着新时代数字化的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迭代更新,探索五年贯通一体化育人实施的新思路、新理念、新路径和新方法仍然任重而道远。(作者刘克勇系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的过程中,职业教育的发展的策略实现了内涵、视角和制度层面的深度变革,高等职业教育也朝着服务高端产业和产业高品质人才需求、服务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需求、服务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的体系化发展需求的目标而变革。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贯通培养的模式创新成果和学制创新成果,五年制高职在全面实现现代化、构建技能型社会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正发挥着逐渐重要的作用。未来五年制高职应正视新时代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努力将办学质量和层次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五年制办学亟待从建制合法化向学制合法化进阶。江苏五年制高职发展的“联院模式”解决了两个主要矛盾:一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与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供给间的矛盾问题。二是大量优质中职资源争取发展空间和已有政策不允许中职大规模升格之间的矛盾。然而这种模式尚未在学制层面得到正式认可。在我国高校行政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改善的情况下,行政级别对于学校获得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这就使五年制高职与三年制高职在资源集聚能力和社会影响力上逐渐拉开差距。学制层面合法化的缺失,严重制约了五年制高职在人才教育培训上的潜力,不利于五年制高职的长远发展。所谓学制合法化就是承认五年一贯制培养的合法性,并在正式学制中予以确立,尤其是对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承办学校的合法地位的确立。实现五年制高职在学制层面的合法化具有三个重要意义:一是为现有的五年制高职在办学层面争取应有的地位和资源;二是提升五年制高职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竞争力;三是进一步释放五年制高职已有的办学活力和优势资源,尤其是在经济发达地区学校的优质办学资源。
五年制育人亟待从形式一体化向内涵一体化深化。由中高职的分段向五年制的一体化转变,这是我国高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值得书写的创新。江苏以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为载体开展五年制高职办学,更可以被视为是在现有体制下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之举。然而,形式一体化并不是五年制育人的终极目标。事实上,很多学校将一体化育人停留在形式一体化的层面,是存在很大隐忧的,带来的问题大多数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形式一体化主要关注学生在五年内完成学习任务,但并未关注在这五年内应该按照什么方式、什么顺序进行学习任务的设计。二是形式一体化强调要素层面的一体化,如课程从一年级到五年级的系统性设计,合作的企业要五年一贯等。如果在育人理念层面并未很好地贯彻一体化思想,导致课程教学体系的设计、教学模式的开发、校企合作的实施等与三年制高职没有本质区别,就丧失了贯通学制的优势。
五年制治理亟待从中职思维向高等教育思维转型。五年制高职“中职管理思维”的形成源于办学主体改革的“路径依赖”,很多办学主体难以摆脱中职校时期的管理思维,甚至将普通高中的管理模式代入到五年制高职的管理中。未来五年制高职应该充分秉持高等教育治理思维,重视学术权力囊括最广大利益主体、吸收最广泛建议的功能。重视从学校到二级学院层面的共治体系整体设计,让共治组织存在于学校不同的治理层次之中。尤其是把与学校发展紧密关联的企业和行业纳入学校治理主体的范畴,在相关领域赋予中间组织和外部治理主体以合理的决策权限。此外,五年制高职应按照高等教育机构的标准做拨款,切实保障学校的办学经费。
深化五年制高职一体化人才教育培训模式改革与创新。五年制高职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载体是课程。一体化课程的改革,必须以核心素养为引领,形成以核心素养为内圈,职业能力为外圈的双圈层课程教学体系架构,让职业能力的培养始终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展开。一体化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五年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形成系统化而非零散的职业能力,这就需要打造具有以项目为载体的阶梯型的教学模式。一体化的评价,尤其要求评价体系的设计要体现增值性的要求。从未成年入学到成年毕业,从初中时代的懵懂到大学时代的成熟,从对专业的一无所知到在专业领域实现生涯发展,这些转变无不充满着学生在每个方面慢慢的提升的要素。增值评价的最大的目的,就在于把重心放在学生五年内成长的要素之上,包括身体、心理、学业、价值观等各个方面。
逐步扩大五年制高职办学自主权和落实二级管理。扩大办学自主权并不是一定要争取五年制高职的升格,或改变其管理归属,而是希望五年制高职能在现有的管理格局中获得更多的自主发展权限。这种对自主发展权的争取,是基于五年制高职在人才教育培训规格、生源特征和发展趋势等特殊性而言的,是高等教育分类管理的重要体现。而进一步落实二级管理,则是将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事关专业发展质量的关键环节决策权和资源分配权由一级职能部门向二级学院转移,职能部门更多地扮演服务二级学院的功能,从而充分调动学校基层部门的能动性,激发学校最具生产力和创造力的基层要素,让资源分配、信息沟通等能更好地服务专业建设。
推动办学评价标准体现高教特征和反映职教特色。未来五年制高职的办学评价标准应把职业教育特色放在首位,强化五年制高职在发展趋势、人才教育培训规格、教科研、管理模式等方面的特殊性。与普通学校相比,五年制高职的职教特色大多数表现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职业院校生源的独特性及教学研究选题的特殊性、职业教育人才教育培训规格的特殊性及课程教学体系建设的系统性和灵活性等。体现职业教育特色,还应该在制度层面强化省市一级职业教育教研体系建设。
五年制高职在本质上属于高职,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其内部治理、办学理念等各方面都应该体现高等教育的特征。因此要重视五年制高职的教科研层次和质量;治理结构上应注重对二级管理、治理制度建设、学校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等维度的评价;人才教育培训目标上要瞄准区域内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人才规格的需求变化,着重关注中小微企业对复合型人才、规模以上企业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真正体现五年制高职在服务区域中小微企业和在地生源职业生涯发展上的独特功能。
上一篇:初中毕业读五年一贯制大专应注重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