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装备强则国力强。当今世界,国力强盛的国家无一不是装备制造的强国,美、日、德等发达国家长期以来一直把装备制造作为其强大国力的后盾。高端装备已上升为大国之间博弈的核心和不可或缺的利器。
装备制造作为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的基础。建立起强大的先进装备制造业,既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宏伟蓝图的支撑和保障,又是提高中国综合国力、推进制造强国建设的根本保证。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的党中央格外的重视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引领,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着力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经过不断追赶与发展,我们国家的经济重点领域的装备制造取得重大进步,已形成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装备产品,一些产品的技术水平已接近或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新支线飞机、高速轨道交通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百万吨乙烯成套装备、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等已跃居世界前列。
我国成功自主研制了以全套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设备为代表的各类输变电新材料、新设备,全面掌握了特高压输电成套技术,实现该领域“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占领了国际高压输电技术的制高点。2016年1月11日,准东皖南(新疆昌吉安徽宣城)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工建设。这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特高压输电工程。百万吨乙烯成套装备的研制成功,使我国变成全球上继日本、美国、德国后第四个具有百万吨级乙烯“三机”(裂解气压缩机、丙烯压缩机、乙烯压缩机,编者注)设计制造能力的国家,彻底结束了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在我国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史上写下了浓重一笔。
作为制造机器的母机,机床与制造业的关系最为密切,更是其他装备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我国高档数字控制机床在多项关键技术和装备方面实现了突破,行业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部分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先后为核电、大飞机等国家重大专项和新型战机、运载火箭等一批国家重点工程提供了关键制造装备,有力支撑和保障了国家安全。例如,25米立柱移动立式铣车床的技术参数、技术等级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机床规格世界最大;8万吨大型模锻压力机和万吨级铝板张力拉伸机等重型设备的成功研制,填补了国内航空领域大型关键重要件整体成形的技术空白;1500毫米非球面超精密车磨复合加工机床的成功研制,填补了国内高精度大口径光学非球面元件加工装备的空白,打破了国外发达国家对我国实行的技术封锁和设备禁运;在汽车制造装备领域,数控锻压成形设备的产业化成效最显著,其中汽车大型覆盖件冲压设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具备了国际市场之间的竞争能力,已成功出口福特汽车美国工厂9条生产线。
装备制造的发展与进步,不单单是装备制造能力的提升,还伴随着思维和模式的转变。3D打印技术的出现,颠覆了以往通过切割或模具塑造制造物品的模式,为装备制造的发展提供了新方式。该技术已在航空航天、生物和医疗产业等领域得到一定效果应用。如我国自主研制并已经成功试飞的C919大型客机机头主风挡的窗框便是由3D打印而成的。为了进一步推进3D打印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化,我国已成立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
《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和推进,为装备制造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2015年7月17日,习在考察中国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时强调: “要把装备制造业作为重要产业,加大投入和研发力度,奋力抢占世界制高点、掌控技术话语权,使我国成为现代装备制造大国和强国。”总理也曾指出,要抓住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这个核心,让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层次地融合,用装备制造的升级打造中国发展新动能。这些均表明,装备制造业必将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
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的深层次地融合是“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主线,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制造业也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两化融合”最突出的体现就是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下一阶段“中国制造2025”发展过程中的主要载体亦为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智能制造创新性地融合了新兴的制造、智能、信息等科学技术,使得工业互联网、先进传感、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在装备制造中得到一定效果应用。它不单单是单一的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的应用,而是新模式的转变,将加速推进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过了工业发达国家两百多年的工业历程。在发展中,我们建成了庞大的生产体系和工业体系,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装备制造体系,我们距离自己的制造强国梦慢慢的接近并终将实现超越。中国装备制造产业的“巨舰”已经试水前行。